加减归脾二仙汤
来源:王云铭,《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》
组成:白术9克,党参15克,黄芪30克,当归6克,茯苓、远志、木香、桂圆肉各9克,熟地15克,仙茅9克,仙灵脾15克,甘草9克。
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,日服2次。经后服。
功用:理气养血、温养胞宫。
主治:子宫发育不良。
疗效:多年使用,效果甚佳。
肾气归芪二仙汤
来源:王云铭,《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》
组成:熟地30克,干山药5克,山茱萸、牡丹皮、茯苓、泽泻各9克,炮附子、肉桂各6克,仙茅9克,仙灵脾15克,当归6克,黄芪30克。
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,日服2次。经后服。
功用:温补肾阳,补气生血。
主治:卵巢功能不足。
疗效:多年使用,效果颇佳。
附记:又肾阴不足所致者可用熟地30克,干山药15克,山萸肉、牡丹皮、茯苓、泽泻各9克,当归6克,黄芪30克,蛇床子9克,菟丝子15克,五味子9克。主治、用法同上。功能滋阴益肾,佐以补血,故用之多效。
解郁养血汤
来源:刘学勤,《名医秘方汇萃》
组成:全当归、炒白芍各12克,柴胡、薄荷叶各7克,夏枯草12克,白菊花9克,苍耳子7克,粉甘草5克。
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,日服2次。中、晚饭前2小时温服。
功用:疏肝解郁,养血柔肝。
主治:性交口噤,阴部抽搐,或憋胀麻木。
加减:若性交后五心奇痒,加草红花、地肤子活血祛风;性交时肢体似瘫,神志昏糊,加柏子仁、酸枣仁、焦远志养心安神;性交时阴部热辣,颤抖跳动,加女贞子、旱莲草养阴滋肾。
疗效:屡用屡验,疗效卓著。
青金止淋汤
来源:王耀庭,《名医治验良方》
组成:大青叶50克,海金砂25克,金钱草50克。
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,日服3次。服药期间宜多饮水。
功用:清热利湿通淋。
主治:子淋。妊娠期间尿频、尿急、尿道灼痛。对一般尿路感染亦有效。
疗效:屡用屡验,疗效卓著。
附记:本方药简效宏,用于下焦湿热所致者(实证),用之多效,且奏效颇捷。临证应用,可随证加减。
活络蠲痹汤
来源:王耀庭,《名医治验良方》
组成:鸡血藤、海风藤各15克,威灵仙12克,五灵脂、防风各9克,汉防己12克,穿山龙30克,地龙、当归各12克。
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,日服2~3次。
功用:祛风活络、蠲痹定痛。
主治:产后身痛,症见周身关节肿胀疼痛,痛如锥刺,畏寒无汗,得温痛减。
加减:畏风寒者,加麻黄。
疗效:屡用效佳,一般服药5~10剂即可见效。
治胎水方
来源:陈玉琦,《名医秘方汇萃》
组成:白术20克,茯苓、陈皮、大腹皮、防己、木瓜、茵陈、神曲各15克,枳壳10克。
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,日服2次。
功用:健脾利水、理气消肿。
主治:脾虚胎水肿满(羊水过多症)、腹大异常。并伴有下肢浮肿,B超检查胎儿无明显畸形者可用。
疗效:临床屡用,疗效显著。
外阴溃疡方
来源:陈玉琦,《名医秘方汇萃》
组成:樟丹40克,生蛤粉50克,炉甘石20克,上冰片5分。
用法:上药共研为极细末,贮瓶备用,勿泄气。用时取本散适量,用香油调匀成糊状,涂在外阴溃疡处,每日涂2次。至愈为度。
功用:燥湿止痒,去腐生肌。
主治:阴蚀、女阴溃疡。
疗效:屡用效佳。一般上药5天见效,15天左右可愈。
柴胡橘叶煎
来源:朱进忠,《名医治验良方》
组成:柴胡、赤芍各10克,瓜蒌30克,当归、青皮、橘叶、枳实各10克。
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,日服2次。
功用:理气活血、化痰散结。
主治:肝郁气结、痰滞不化、乳房疼痛,或乳房结块,或月经失调,月经将至以前乳房胀痛或窜痛,或乳下有条索状物疼痛,色微紫,或带状疱疹,剧烈疼痛难止,舌苔白,脉弦滑者。
加减:若锁骨上或颈部淋巴结肿大者,加夏枯草15克;乳衄者,加降香、茜草各10克:突然乳汁不通者,加王不留行4克。
疗效:屡用屡验,效果颇著。
摘自《秘方求真》
秘方只作参考,不作治病推荐
本条ID:093607